赝作


拼音:yàn zuò

注音:一ㄢˋ ㄗㄨㄛˋ

结构:赝(半包围结构)作(左右结构)

解释


词语解释:

1.亦作"赝作"。 2.伪托的作品。 3.(.好工具)伪造。

引证解释:

⒈ 亦作“贗作”。

⒉ 伪托的作品。

引宋陆游《入蜀记》卷三:“然观太白此歌,高妙乃尔,则知《姑熟十咏》决为贋作也。”
明杨慎《蛙鸣》:“然《元经》非出文中子,盖阮逸贗作耳。”
顾颉刚《我是怎样编写<古史辨>的》:“才明白自己原来读的其实并不都出于汉、魏、六朝时期人的手笔,其中有不少乃是宋明时人的赝作。”

⒊ 伪造。

引宋周煇《清波别志》卷上:“东坡守杭,所属尝申漏税,乃远方获荐士,以裹粮置货封掩,贋作某上杭州知府苏内翰。”
明冯梦龙《智囊补·察智·千里急》:“余意棍殴处,未有不致命且折,亦未有不肿且裂者,无之,是必贋作。”

网络解释:

赝作

yàn zuò ㄧㄢˋ ㄗㄨㄛˋ赝作

字义分解


读音:yàn

赝yàn(名)〈书〉伪造的:~品。

读音:zuò,zuō[ zuò ]

1.劳动;劳作:精耕细~。~息制度。

2.起:振~。枪声大~。

3.写作;作品:著~。佳~。

4.假装:~态。装模~样。

5.当作;作为:过期~废。

6.进行某种活动:同不良倾向~斗争。自~自受。

7.同“做”。